近期膠帶行業陷入盤整
當前全球經濟“滯脹”特征決定了商品走勢的這一特點:在經濟表現“滯”的時候回落,而表現“脹”的時候就上揚。此外,商品高漲的投資需求和溫和的消費需求不匹配也導致商品在相對高位徘徊。
“滯”和“脹”主導商品起落
歷史上美國出現過三次滯脹,其特點主要是經濟增速放緩而通脹卻在攀升,而導致滯脹的原因是經濟增長動力逐漸消失,外加不當的寬松經濟政策。當前中、美和歐洲經濟表現與滯脹的特征吻合:中國6月份CPI高達6.4%,而二季度GDP增速卻回落至9.5%;通過消費支出模型估計二季度美國GDP增速將繼續回落至1.7%,而美國6月份核心CPI上升1.6%,為3年來連續兩個月的最大漲幅。
三季度全球經濟將繼續表現溫和,因全球經濟處于再平衡和去庫存化階段,有政策刺激帶來的高速復蘇一去不復還。通過庫存指數我們發現,原材料去庫存在二季度已經啟動,而產成品庫存卻要滯后原材料去庫存一到兩個月,商品在中國公布7月份制造業PMI跌破50枯榮分水嶺之后全線走弱。
然而通脹卻不見明顯緩解。國際能源署拋儲后,原油短暫下行后重新逼近100美元大關,能源成本對通脹的加成作用未消散。而全球糧食供應問題、極端天氣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都將繼續助長全球的通脹,“脹”的預期主導了商品7月份的反彈,中美經濟指好于預期只是導火線而已。
商品泡沫在醞釀
一方面,13日晚美聯儲暗示經濟復蘇速度依然緩慢,Fed可能推出QE3,盡管14日伯南克又改口稱政策進入觀察期,但是一旦美國經濟被判定非季節性放緩,那么QE3或類似的刺激政策很可能“粉墨登場”。由于美國政府在刺激經濟上“黔驢技窮”,在債務攀升和財政赤字龐大的背景下,QE3或類似的刺激手段成為其唯一選擇。而通過估算,只要美國貨幣供應M2超過3%,大宗商品就可能進入泡沫式的上漲周期。
另一方面,中國在公布6月份CPI前進行了年內第三次加息,市場普遍認為國內緊縮周期步入尾聲。中小企業遭遇融資難直至倒閉,地方政府債務過大,都成為貨幣緊縮將放松的噱頭,再加上銀行表外信貸規模較大,金融市場的資金并不缺乏,商品難言“缺血”。
商品供需面亦有改善
有色金屬方面,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大,而6月份下游消費行業擴張良好,部分企業補庫活動顯現。特別是電力行業對銅、鋁和鍍鋅的需求強勁,而6月份房地產投資和開工還沒有受到太大沖擊。
能源化工方面,由于合成橡膠大幅漲價,而東南亞橡膠樹老齡化刺激了對天膠供應的擔憂。上游的PX價格在7月中旬上漲導致PTA企業虧損,從而PTA也低位回升。特別是投行對原油價格看好,使得化工品難以繼續下跌。
農產品可謂下一階段基本面最好的品種,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同比減少30%以上,美國中部地區的干旱天氣,供應擔憂支撐豆類價格上漲。而政府對養豬的補貼引發對豆粕和玉米需求大幅增長的預期,豆油、棕櫚油和菜籽油盡管增產,但是原油價格高企和通脹引發的投資需求不可忽視。
總之,在全球經濟溫和復蘇過程中,投資需求將成為后市商品的看點,滯脹的特殊情況又導致商品在高位容易出現較長時間的徘徊,因而在總體看漲的同時謹防經濟特定階段“滯”特別嚴重引發的較大幅度的調整。